星期二, 2月 06, 2007

司普里特--Split



司普里特是克羅埃西亞的第二大城,共二十多萬居民居住在城中。
來到這裡,除了被它的建築吸引,更被這裡的俊男美女吸引,長腿姊姊、濃眉大眼的帥哥到處都是,而且打扮時髦,讓我覺得自己穿著休閒T-shirt向來為它們打掃的外籍佣人。
這個重要又具文化的城市,當然有坎坷的歷史,自羅馬時期就不斷的被爭來奪去,二次世界大戰時也曾受義大利的統治,這個城市的故事要說可以說很久。
現在的它發展旅遊業發展的非常好,我還是要回到建築課題上,光是西元七百年間所建的宮殿就夠值得拜訪,很多人來也就為了見這宮殿一面,因為它不只是古董,還是保持相當完整的古董,不像羅馬競技場,只有一面牆來在。
還是來看照片吧!

星期日, 10月 01, 2006

路上風光

荷瓦爾島的經濟發展把我們嚇走了。坐油輪再次回到陸地上,我們的下一站是Split,司暜里特(就勉強這樣翻譯吧)。
本來可以直達司暜里特,可是我們決定選擇一條要在開上兩個小時車的路程,經過Omiš(歐米司)和Makarska(馬卡司卡)。原因是我們想看看連結著司暜里特和杜柏夫尼克兩城的山脈風景。



旅遊書上說,一直到一九六六年都無法真的建立一條穿過山脈的大路,以致於,在這之前形成了兩個重要的休息站,也就是歐米司和馬卡司卡。另外,歐米司是聖提那河(cetina)的入海口,那裡的海水與河水混合的顏色特別,有時還觀察得到海水到流回河裡的景象!

ps:這些都是沿著公路開車時拍下的照片!

星期三, 9月 27, 2006

Hvar-荷瓦爾島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當H和V放在一起到底要如何發音?
在寇裘菈島之上的就是荷瓦爾島,它長六十八公里、寬十二公里,就這樣!島上又是只有一條橫貫公路。
旅遊書籍上寫著,島上以出產薰衣草、橘子和檸檬為特色,果然在公路兩旁常有老婆婆或老公公守著攤子賣綁成一捆一捆的薰衣草。

島上最主要的城市就叫荷瓦爾城,也以成為歐洲年輕人的渡假勝地。為何說是年輕的渡假勝地呢?因為不只可以參加海上運動,還有舞廳,對攜家帶眷的父母來說可能不太適合,但對來這裡交朋友、狂歡的年輕人,則是在完美不過了。


因為城市觀光的開發,荷瓦爾的確有不同於其他島的地方,一個面對著海港的教堂,述說著海龍故事的博物館和大飯店裡的演奏聽,古老的城牆及堡嶺也是遊客值得拜訪的景點,尤其從堡塔往大海一望,這一眼是絕對值得的!
對了,島上也有藝術家自己開的小美術紡,裡面賣著他們的作品,進去瞧瞧,別有風味!

但是正因為來這裡渡假的人多,明顯的可以感受到觀光渡假氣氛,當旅客穿著緊身佯裝還抹上脂粉的上街吃冰,島上的純樸就消失了。這就是方展觀光的危險處,要如何才能保留自我不受外來或經濟壓力的影響?

星期一, 9月 11, 2006

Korčula 寇裘菈島之二


如果要問我對寇裘菈島的印象,我的答案肯定是正面的。也許和運氣有關,我們在毫無計畫的情況下找到了一間民宿,當我一向房間的窗外望去,我就愛戀上了這座島嶼。我的眼前即是寇裘菈城的教堂與周圍的安詳。
寇裘菈島是典型的地中海島嶼:月桂樹、橄欖樹和椴樹到處可見。整做島上只有一條48公里長的道路穿過,少了交通擁擠,當然顯得氣氛安詳。
寇裘菈城的建立要歸功於1420時威尼斯人的佔領,之前的寇裘菈城以小國君王主意為主,要不是克羅埃西亞-匈牙利國王統治,就是落入海盜手中。威尼斯人來後,開始為它蓋教堂,建城堡與城牆,1483終於完成寇裘菈城的建成大業。

除了向一班來渡假的歐洲人成天吃和晒太陽,我們當然到這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城裡走走,突然發現一間被稱為馬可波羅出生屋的房子,其實已經是一間博物館了,裡面介紹著馬可波羅的出生和生平與事蹟。對我們算是巧合發現馬可波羅的出生屋,回來得過後,查了一查這一說法,才知道其實波羅先生的出生地已不可考,卻也不排出他在寇裘菈島出生的可能。我的疑問是:不確定怎麼也能出現博物館是的“出生屋“?

Korčula-寇裘菈島


拜訪了克羅埃西亞的首都和最重要的歷史古城後,我們決定離開南歐大陸,前往克羅埃西亞的1185個島嶼之一。
是呀!這麼多的離島應該去哪一個呢?手裡拿著旅遊手冊,決定還是從較大、較有名,又不要太遠的島開始認識,於是我們來了Korčula。
克羅埃西亞將前往離島的交通工具統一為渡輪,重要島嶼間多以渡輪作為運輸工具。從杜柏夫尼克的海港買票,把車開上渡輪,在渡輪上層找個位子坐下來喝杯咖啡,三十到四十分鐘就到寇裘菈島了。
寇裘菈島的正確中文翻譯為何,我也無從問起,就先這樣稱呼它吧!

星期日, 7月 16, 2006

Dubrovnik---杜柏夫尼克之二



可惜杜柏夫尼克的美早已眾所皆知,來到這的觀光客實在太多,開車也變得很不方便,到哪裡都要排隊。想上城牆要排隊買票,近教堂要排隊買票,買冰汽淋也要排隊買票。
古城內部完全成為觀光地區,其實住在這裡的居民大部分住在古城外,我們和一般旅客相同,住的旅館也在城外,每天要走進古城,還要花上半個小時。上一篇中有提到這裡的居民多已觀光業為主,例如出租房間,餐飲業,賣紀念品店;但最多的是出租房間。因為來此的旅客多為歐洲人,物價就在短時間中被拉得很高,一間不起眼的房間,使用共同衛浴,就要五十歐元,相當於台幣兩千多元,跟德國普通民社比起的確有些貴。所以想來這裡玩的人,我還是建議先與旅行社聯絡,以免找到一家品質和價格不成正比又離市中心遠的旅館。

老外喜歡晒太陽游泳,但是這裡的海邊已經擠滿了來晒太陽的老外,再美的風景也失去了美感,渡假的意義何在。這時不難發現,在海灘上的亞洲面孔大概就只有我一個;來到此地的日本人不愛曬黑只愛美白,所以看不到他們在海邊的倩影,而我是因為老外男友的堅持才被拖來,亞洲人與歐洲人旅遊的方式光是在這一點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話說回杜柏夫尼克,我被它的完整而打動,走在街上,想像自己穿著草鞋,提著菜籃到市集上買東西,站在城牆上望著海,想像海盜出現的可能,就覺得這裡充滿著傳奇與冒險,我真的很建議大家在看過羅馬後也來此走走,感受一下我稱為“小羅馬“杜柏夫尼克的魅力。

更多的照片,請點選!

星期四, 7月 06, 2006

Dubrovnik---杜柏夫尼克

隔一天,我們又回到了克羅埃西亞,下一站是南邊最大的古城;杜柏夫尼克!
沿著高速公路,我們越爬越高,繞過群山萬嶺後,就可以從高處看到目的地,也就是我們拍這張照片的位置。
所有路過的觀光客都會在這裡停車下來照相,再適合不過的取景之處!這就是“杜柏夫尼克“!
這座城在西元第七世紀時建成,現已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蹟。今天在這裡大概有48770居民,主要經濟來源是靠觀光業。雖然亞洲觀光客不多,除了我,就幾個日本人吧!可是歐洲遊客,甚至美國人也不少。
陽光普照,空氣裡有海的味道,我立刻愛上這個城市。一千多歲的城牆在十五年前的戰爭中雖然被催殘,但今天已經被修補重建。
來到這裡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登上城牆;牆圍著古城中心,保護著城裡的人民不被侵略,直直的蓋在連著大海的崖壁上,從上往下看海,讓我不敢呼吸,往遠處看去,大自然卻又給了我深呼吸的力量。

星期四, 6月 15, 2006

莫斯塔的楚河漢界


原本今天的目的地是杜柏夫尼克(Dubrovnik),可是我們竟然停在波斯尼亞(Bosnia)的一個小城,過了一晚。
開車從首都到最南邊的大城杜柏夫尼克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留在克羅埃西亞境內,而這條路比較長,二是跨國經過波斯尼亞。為了省時,我們選擇第二條路。在經過莫斯塔(Mostar),這個被一條河分成兩半的城市,我不得不下車感受這條河的意義。
莫斯塔城中有一座著名的橋,原名“老橋“(Stari Most),1566建造完工,原建古蹟卻在1993年11月9日在波斯尼亞戰爭中刻意被炸垮。背後的故事是讓我對這地方流連忘返的原因;
一直以來,這座橋的西邊住著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人,東邊住著信仰回教的波斯尼亞人,這座城的兩邊因為信仰不同有著敵意與不時的衝突,雖然各自有著教堂或清真寺隔河相望,卻在四百多年後還是無法做到井水不犯河水的和平相處。戰爭中,士兵乾脆毀了這座橋,斷絕以往連結東西方世界的通道,於是歷史就這樣被迫改寫。
終於戰後十年,這座具有歷史及宗教的“老橋“在2004年7月23日重新建成,一年後世界和平主織(UNESCO)將其宣佈為世界文化遺產。就是現在照片裡的“老橋“。

這座再建起的東西方通道,帶來了觀光客與繁榮,無論河的東邊或西邊,滿滿的都是咖啡店、餐廳、紀念品店,除了教堂和清真寺,已經看不到兩岸有多大的差別。為了賺錢,連不吃豬肉的東邊也賣起豬肉了。誇張的是,我們找到的旅館房間,竟然是旅館主人家的客廳;我們來得太突然,為了過夜,只好委屈睡人家客廳的沙發床!可見為了賺錢,人是可以放棄原則的。
站在橋上,無論向東或向西看去,山谷依然壯觀。